導言: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出行方式也在不斷進化。從步行到自行車,從兩輪到四輪,從燃油車到電動車,從鐵路到飛機...未來,我們甚至有可能乘坐航天飛機在星球之間穿梭...曾幾何時,我們只能靠著自己的雙腳在目的地和起點間奔波,而現在,早已解放雙腳的我們真的就幸福了嗎?

不斷進化的交通方式讓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不斷縮短,但人們的幸福感是否也是不斷提升呢?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值得玩味,讓我們來看看行業調查的結果。

“中國汽車行業用戶滿意度指數(CACSI)”,是由中國質量協會、全國用戶委員會統計,并每年定期向社會發布測評結果的權威型指數,自2002年開始至今已有了15年歷史。
CACSI以轎車為主,同時包括了城市多功能運動車(SUV)、商務旅行車(MPV)、微型車、新能源汽車等類別,測評對象為2016年銷量較大的176個品牌車型,調查范圍為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西北等7大市場區域的65個中國主要城市。2012年,CACSI實現歷史最高水平80分,此后CACSI開始震蕩回落。2016年,中國汽車行業用戶滿意度指數(CACSI)為77分(滿分100分),同比下降2分,創下近8年來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用戶滿意度水平75分,同比提高10分。
汽車車主的幸福度在不斷下降,新能源車車主的幸福度卻在不斷提升,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兩個原因是養車成本的提升和交通堵塞導致的感官下降。

第一個問題,是養車成本的提升。參考上表,車主在“生活便利”上的幸福度最高的為728分,而“養車成本”相對最低,只有497分。東北地區的“生活便利”和“社會成本”這兩大方面的幸福感相比其他地區最高,華東地區則在“養車成本”上則感覺更幸福。

反觀華南地區,在“養車成本”和“社會成本”這兩大因子上均感覺最不幸福,其總體幸福度也只比西南和西北地區略高??梢钥闯?,這個指數和地區的經濟水平及汽車使用成本掛鉤,當地經濟水平越高,則汽車維護成本就越高,帶來的幸福感就越低。在這方面,新能源汽車的養護成本要低得多,于是導致新能源汽車車主的滿意度指數不斷攀升。
其次是堵車問題帶來的主觀感受降低。根據歷年數據顯示,與非通勤者相比,通勤者對生活滿意度、日?;顒拥膬r值認同感、幸福感都較低,而焦慮程度較高。通勤時間每增加一分鐘,只有焦慮感隨之增加,其他幸福指標都隨之降低,而堵車正是讓非通勤時間不斷增加的罪魁禍首。很多人買私家車是為了出行便捷,但隨著這幾年私家車數量的提升,出行越來越不'便捷’了,堵車導致的心理落差讓車主們的幸福指數隨著交通狀況的逐年惡化而不斷降低。

在這個問題上,新能源車主也有著自己獨有的優勢,雖然在最高車速和續航里程上,新能源汽車比起傳統汽車可能有所不足,但極快的起步速度和相對小巧的車身,讓新能源汽車在交通擁堵的情況下更容易脫身,交通環境越惡劣,它們的優勢就越明顯,這也是為什么新能源車的車主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