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的進化史
從蒸汽機時代到內燃機時代
從簡單的機械到上萬個配件組裝
行車電腦、ECU、傳感器
實現機械聯動到電子控制轉變
科技革命后的汽車產品趨勢
更側重品質和智能

隨著汽車電控技術的不斷發展,汽車電子設備的數量大大增加,各類電子電器部件已占整車系統的30%,有些豪華車型這一占比甚至可以高達90%。不得不說,電子電器的高度應用使汽車的動力性能、安全性能以及經濟性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并且顯著改善了汽車行駛的穩定性和舒適性。
以吉利iNTEC技術品牌為例,人本安全技術G-SAFETY模塊中的六重安全識別圈,便是通過傳感器對車輛行駛環境進行檢測,傳遞給ECU控制單元進行判斷,實現對制動等執行系統的靈活控制,達到主動安全效果。除此之外,還有智慧互聯車行技術G-NETLINK的語音控制系統、健康生態技術G-BLUE的空氣質量控制系統以及智能駕駛技術G-PILOT的自動泊車技術。這些強大的技術功能都離不開電子電器部件的應用支持。

但從理論上來講,大量的電子設備安置在一個極其緊湊的空間環境當中,且設備類型差異很大,有發動機點火高壓系統、多媒體娛樂、藍牙通訊GPS、制動系統、安全氣囊等等,都有可能對外界發出干擾信號。當車輛行駛到強干擾區域,某些敏感的電子元件很可能由于受到干擾導致操作失靈,造成駕駛不便甚至是發生事故,威脅駕乘安全,這種干擾更像是《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看不見的敵人一般。所以今天的iNTEC實驗室為大家帶來解決這一“隱形殺手”的汽車電磁兼容性試驗。
什么是電磁兼容呢?官方定義為,設備或系統在其電磁環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對該環境中的任何事物構成不能承受的電磁騷擾的能力。通俗的來說,汽車上的電子設備要具有一定的抗干擾能力,保證在電磁環境中可以正常工作。其次,這些電子設備自身產生的電磁干擾要抑制在一定水平之內,不能對同一個電磁環境當中的其它電子部件造成承受不了的干擾。用游戲語言解釋更為簡單,就是要有承受傷害的霸體,還不能造成隊友傷害。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在試驗準備環節,工程師先要將試驗車輛固定在試驗區域內,除此還要校準天線或場發生裝置。接下來在試驗進行中,通過設備使天線或場發生裝置發出指定頻段、波形的電磁場和干擾信號。同時,汽車在有試驗需要的情況下,也可以在這個特殊的試驗臺上啟動并正常行進,一方面自身的電子電器部件會發出試驗需要的干擾信號,另一方面也可以判斷車輛運行情況是否正常,使得研發試驗更為精準。在試驗過程中車輛不停的轉動,更像是“吉利汽車實驗室中的芭蕾”。

視頻中是吉利杭州灣研發中心的10米法EMC實驗室,這個實驗室在業內電子電器試驗設備中已經屬于前列水平,有些試驗項目甚至可以滿足歐洲標準的認證要求。該實驗室配有整車半電波暗室、四驅轉轂、零部件半電波暗室、屏蔽室等;高屏蔽性能的電波暗室配備零輻射噪聲的四驅轉榖、精確的測試系統可以滿足各種混動、電動、燃油車輛及零部件的各種工況電磁兼容性試驗。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實驗室擁有針對電子電器方面8種測試的試驗能力,也可謂是功能強大,覆蓋全面。
通過對整車或零部件EMC試驗后,得出試驗數據。負責該項目的工程師就能通過對數據的整理分析,及時發現車型中電磁兼容性方面存在的問題,找到處理的辦法,或者更換零部件,或者再次進行部件產品的研發,從根本解決電子部件在電磁環境中不能正常工作的問題,保障消費者的用車生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先進的試驗設備和工程師團隊夜以繼日的研發努力下,吉利汽車品牌下眾多車型中,整車或零部件電磁兼容性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這也保證了在充滿電器設備的城市中行駛會更加可靠。另一方面,在汽車市場需求下,產品智能化成為大趨勢,EMC試驗作為智能化研發的基礎,只有在汽車電磁兼容性技術上做到爐火純青,才能研發出更加優秀的品質車型。而這,正是吉利汽車的目標。
讓制造不再冰冷,讓科技融進生活,本期的《iNTEC實驗室》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最后也要提醒大家,車輛維修保養時,如果需要整改電路、更換電子部件,一定要到正規的4S店或維修機構進行,否則電磁兼容性方面可能會出問題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