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低速電動車技術條件》立項已久,然而由于各種復雜原因,原定于今年三月推出的“新國標”,卻至今遲遲沒有出臺。經過今年“兩會”的熱議,低速電動車問題已成為整個社會包括政府、企業、媒體、消費者等集體關注的社會民生問題。

而低速車由于政策問題,其身份、地位長期處于在“灰色地帶”,其發展又屢屢遭遇不公平對待甚至非法打壓。最近眾媒體也紛紛為低速電動車發文聲援。
【新華社】小型電動車:該禁“上路”還是給“出路”?
1、低速行業標準和監管政策的缺失,再加上數量迅速擴張,可能造成城市交通管理的“破窗效應”,建議盡量為小型電動車指明“出路”
2、改變無序狀態“一禁了之”不現實

【人民日報】低速電動車,應疏堵結合 “正名”上牌上路
現狀:市場需求旺盛,但不“合法”
探索:疏堵結合,“正名”上牌上路
建議:建立國家標準,實現優勝劣汰
【中國日報】低速電動車發展已成“民生工程”,政策走向考驗決策層智慧
“中南海要始終直達人民群眾”,言猶在耳。
規范化需求迫在眉睫,新國標不宜簡單一刀切

【光明日報】莫讓低速電動車市場劣幣驅逐良幣
幾乎沒有人會對加強低速電動車的管理提出異議,關鍵是如何加強管理,加強到何種地步。
制定標準:一味求高,還是“跳一跳,夠得著”?
適當的標準,應該是一個“跳一跳,夠得到”的標準,不脫離過去發展方向,而不是另起爐灶的一個全新標準。

【中國青年報】低速電動車新國標"不能無限拔高指標"
微型電動車作為從農用三輪車發展而來的新興事物,新國標制定應符合現有產業實際、產品特性和市場環境 ,在確保安全性的基礎上,不能無限拔高指標,甚至將其納入汽車管理。
【工人日報】社會老齡程度日益加深,老年群體的代步出行已呈剛性需求
真正治理好代步車還需要政府職能部門監管到位。質檢部門要把好生產質量關,對不符合標準的老年代步車禁止生產;工商部門要把好銷售關,交管部門要把好上路關。
【法制日報】低速電動車也能出精品
在四五線城市以及農村市場,兩三萬元左右價格的低速電動車滿足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費需求。

中科動力高端電動汽車,專業生產高品質、親民的電動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