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12點58分,伴隨著陣陣歡呼和熱烈的掌聲,一輛剛剛焊裝完畢的汽車車身被運下生產線。這是北汽新能源完成的首臺焊裝車身,它標志著北汽新能源青島基地焊裝生產線的主要設備已安裝完成,主線已順利打通。青島基地也迎來建設過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股份公司制造工程部羅燈遠部長在下線儀式上講道,今天的下線儀式即是一次階段性成果檢驗、又是北汽新能源又一重要歷史時刻的見證。

青島基地張存杰副總經理代表基地經營班子對C10項目團隊及供應商伙伴的付出表示了最真摯的感謝。張總表示,C10產能提升項目的順利開展,離不開項目團隊勠力同心的付出、供應商伙伴不遺余力的支持。同時強調,批量生產在即,車間上下一定要在“人、機、料、法、環”五個方面做好充分準備,為2017年年度目標保駕護航。

“C10車型實現了成本和性能的最佳平衡,在新能源銷售市場上斬獲佳績,我們要繼續在品質上下功夫,不愧對于'國民車’這個稱號。”工程研究院劉國艷副院長在下線儀式上如是說。
經過僅僅4個多月的緊張建設,北汽新能源以雄厚的技術力量、杰出的人才團隊和嚴謹的工作風格,取得焊裝車間技改項目的突破性進展,再次展現了令人驚嘆的“萊西速度”。從車間布局、設備、工藝等方面多方發力,全力提升自動化水平,提高制造能力,提質增效,增強競爭力。項目團隊抓進度、戰黑夜、趕工期,放棄了休息、放下的生活,用力頂千鈞工匠之手,聚八方之力,撐起了“衛藍智造”的鋼筋鐵骨。
把控項目進度,統籌協調各方資源,深入現場,犧牲節假日,將家也變成辦公地點——這是項目團隊的真實寫照。5月份自夾具、設備進廠以來,為確保車身焊接精度,對夾具每一個定位銷、基準面及每一把焊鉗等均逐一排查、記錄,以自己辛勞的汗水保證技改項目的順利實施。正是這點點滴滴的汗水、和細微之處的嚴謹,保障了首臺白車身的順利下線。
根據規劃,隨著焊裝車間的即將投用,青島基地將在七月份滿足批量生產條件,完成SOP,實現首臺整車下線。青島基地焊裝車間采用國內先進電氣控制標準,是萊西地區第一條先進焊裝生產線。車間面積達1.2萬平方米,相當于1.7個足球場大小。
本次下線的“白車身”焊點達到三千多個,需要通過6個機器人,111個夾具。規劃節拍為15JPH,主線具備17-18JPH的富余產能,達產后可以達到 3-4分鐘下線一臺車的生產速度。焊裝車間秦廣利主任表示,該焊裝車間采取高柔性化設計,允許2款車型共線生產,未來將達到年產6萬臺的產能目標 。車身關鍵部位及人工難操作部位由機器人完成焊接,達到更高精度的車身尺寸及更穩定的質量狀態。
C10項目作為北汽新能源軍令狀項目,在團隊全員共同努力下獲得了“質量可靠、品質卓越”的贊譽。北汽新能源打造了一個精品,塑造了一支 “膠東鐵軍”,創造了一個新的“萊西速度”。人生能有幾回搏,展望未來,青島基地承載著股份公司的希望,披荊斬棘一路前行。
長按識別二維碼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