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后補貼時代,我從三個方面來闡述一下我們對整體市場的思考。
1.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特征;
2.后補貼時代有哪些產業趨勢;
3.怎么思考,如何應對。
我所說的新能源市場側重于純電動汽車市場,無論汽車產業環境如何變化,純電動汽車市場仍然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
發展新能源汽車離不開國家的扶持,無論是高峰、低谷還是保衛藍天計劃等多個維度,國家在不同的時間段內根據產業發展的情況及時推出了各種優化措施,也促進著產業進行相應的調整。
原來很多人認為電動車只是限行、限購沒有牌照的替代品,而現在隨著產品、使用環境和技術的升級,在一定范圍內新能源車已經開始呈現出對燃油車的替代作用。這是我們面對市場所感受到的趨勢。

關于后補貼時代,我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補貼的調整方式。補貼速降為零,連續降,到2020年沒有補貼,同時對技術門檻要求越來越高,支持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但是市場化還是需要磨合,比如說“雙積分”等等還需要在過程當中逐步地優化。
補貼退坡要求企業有更快的響應速度和更有力度的執行力。我們認為會促進產業加速升級,包括行業的技術升級、政府出臺的各方面政策的升級以及產業融合和產業需求的升級。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否能夠承載和促進實現汽車產業強國的中國夢,我們認為有壓力,但同時也有動力和機會。
我們認為這個市場會在這幾年保持高速的增長,甚至復合增長率會達到50%以上,這是在整個汽車市場遭遇寒冬的情況下做出的判斷。我們是基于以下幾點考慮的:
(1)藍天保衛行動計劃,這是剛性的需求;
(2)新能源產業內部技術和產品不斷升級;
(3)消費者接受度不斷提高;
(4)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5)產業支持政策不斷完善。

我們認為這一輪的消費升級不是簡單的價位或配置上的升級,而是新剛需下的消費升級。比如說現在的90后、00后,他們有很多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新需求,這已經不是錦上添花的需求,而是說沒有就不行。這是新的剛性需求,我們認為新剛需是研究的方向。
同時,競爭也會進一步加劇。跨國企業、合資企業、造車新勢力等企業在2019年、2020年會有更多的產品發布,也會有更多的資本進入到新能源汽車產業。
那么在這方面如何應對?我們認為應該考慮無補貼時代了。現在已經是后補貼時代,無補貼時代就是2020年往后的階段。目前來看,政策導向和模式導向在起關鍵的作用,之后,市場和產品導向將成為主導型優勢。
一方面,我們發揮的規模優勢提前布局,另一方面要抓住未來的機遇。同時,通過新品牌和商業模式以及使用權交易來實現三條路徑分兵布位。

“人工智能純電動SUV雙子星” EX3
在產品布局上,我們在2019年將完成200、300、400、500km續航的全線產品布局,用差異化的產品進入不同的市場。
核心競爭力的打造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基礎。目前,我們在核心技術和核心商業模式以及服務能力上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今天上午有嘉賓提到落實體驗的難度更大,所以我們在服務能力上的重視程度不亞于核心技術和商業模式的思考。
秉持越開放、越成長的發展理念,堅持開放、共享、融合、創新。也期待與我們的同行朋友們,還有新能源的各位戰友們,共同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