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這條生產線
朱武梅那是贊不絕口
-高效、省力、品質保障率高……
朱武梅,2017年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東風公司勞模。2002年剛來東風傳動軸公司時,朱武梅負責加工傳動軸突緣叉,當時是采用單機加工的方式,每臺機床每天要裝夾零件300次,每個零件的重量在4.5公斤左右,而她同時操作三至四臺設備,一天下來等于搬運近6噸重量的零件;工作服會被汗水浸濕多次,也會被油污染得又黑又臟,像“黑天鵝”一樣。

朱武梅介紹,當時工裝的顏色是天藍色,因此也被東風人親切的稱為“藍精靈”,為了讓自己的工裝從“黑天鵝”恢復成“藍精靈”,每天下班后,無論多累,她都要自己動手洗工裝。“誰叫咱愛美呢,只能克服勞累洗完衣服再回家了”,朱武梅有些無奈的說到。
“現在她們再也不會像15年前一樣,要天天洗工作服了”,負責這條線安裝調試的該公司研發首席師劉生好自豪的說到,對于這條生產線,他如數家珍的介紹起來。

現在朱武梅操作的已經是我們公司生產重型車傳動軸零件以來的第四代裝備,也是目前在國內屈指可數、十堰地區首條高科技含量的傳動軸零件加工生產線。
過去第一代裝備就是使用單機加工,靠小車和人工進行搬運的;
第二代使用的是電氣自動化的加工線,故障率特別高;
第三代就是數控化,用滑道倒運零件將數控設備連接起來;
第四代就是現在使用的數控自動化裝備。

前三種方式勞動強度大,對操作人員的體力消耗都很高,因此工作服特別容易臟,而第四代裝備具有整體的工藝先進性,將過去的九臺設備的生產線通過優化工藝整合成五臺設備的生產線,并且由桁架進行上下料,機器人完成邊緣工藝處理、清洗、測量等系列工序,毛坯和產品搬運全部由叉車完成,連加工出來的鐵宵都通過電磁力自動吸附到倒運箱中也由叉車倒運,大大降低了員工的勞動強度,不僅如此,整條線還實現了整條線檢測自動化,有效消除人為因素,生產線具有的先進工藝還解決了零件加工的變差。
對于未來,劉生好充滿豪情的表示,下一步,他的目標是網聯化,到那時,操作工可以西裝革履的實施零件加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