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過導入期進入成長期之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線可能會迎來調整。“首先是政策的技術路線,純電動還是混合動力還是增程式?”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舉辦的2017年全球鋰產業國際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電動車協會創始主席陳清泉在演講中這樣提問。

除了陳清泉,在今年上半年還有兩位工程院院士在研究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并結合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特點之后,提出現行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路線需要進行調整。

在業內向來以犀利敢言而聞名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將這個問題進行了更加細致而深入的剖析。在楊裕生看來,新能源汽車在后補貼時代需要一個全新的指導思想,而原來的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的方向已經不合時宜,要發展以減排為核心要求的純電動車。

對于電動車的節能減排,作為國家電動車計劃智囊團成員之一的歐陽明高建議在技術路線上增加“三化”,即電動化要與能源低碳化相結合,輕量化和制造的生態化結合,智能化要跟網聯化結合。細化來說,就是電動車的能量來源要實現清潔化,也包括電池技術的進步。而在制造上,也要實現全生產過程的清潔化,特別是對生產技術的改進,應該在燃油車的標準上再提升;另外,智能化要跟網聯化結合。從而達到“能源低碳化、制造的生態化、網聯化”三個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