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地最新發布的政策顯示新能源購車補貼相對“縮水”,但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重視程度加強,紛紛出臺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電樁建設補貼大漲,構建以住宅和辦公場所充電為主,城市公共充電為輔、城際間快速充電為補充,全面覆蓋、功能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服務體系。
深圳充電樁建設補貼大漲
2017年08月21日消息,深圳最新發布政策顯示補貼相對“縮水”,但重視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說明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依然在加強。
深圳市財政委、發改委出臺了《深圳市2017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對深圳轄區范圍內的2017年內上牌的新能源車輛和完工驗收充電基礎設施給予購置補貼、充電設施建設補貼和動力電池回收補貼,根據“地方各級財政補貼總和不得超過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的50%”的要求,明確了補貼方式、補貼對象、補貼標準和補貼審批考核,繼續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補貼政策的補貼標準較去年有所調整,除了燃料電池企業外,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含增程式)的購置補貼均明顯減少,最高下降70%,補貼發放從嚴考核,充電設施備受青睞。業內人士指出,深圳新的補貼政策相對“縮水”,但重視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說明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力度依然在加強。
充電樁覆蓋率低是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的最大“短板”。近兩年,在深圳公共交通電力化、購置補貼、不用搖號上牌等政策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車在深圳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到2020年全市實現公交、出租電動化的計劃更是給新能源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然而,由于充電樁覆蓋率不足、充電效率低等問題,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程度受限,為此,深圳開始大力扶持充電設施建設,為新能源汽車“強基固本”。

安徽出臺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從安徽省能源局獲悉,《安徽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2017-2020年)》近日出臺,加快推動該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電動汽車規模化應用。至2020年,為滿足20萬輛以上電動汽車充電需求,根據不同應用領域電動汽車配置要求,建成公交車專用充換電站200座,環衛、物流等專用車充電站100座,城市公共充電站130座,分散式公共充電樁3萬個,公務車與私家車分散式自用充電樁15萬個,城際快充站170座,計劃總投資100億元。預計2017—2020年新增用電量33億千瓦時,替代燃油300萬噸。2017—2020年,該省將重點建設公交、環衛、物流等城市公共服務領域專用充電基礎設施,優先在公交站場、出租車站場、大型商城、超市、文體場館、工業園區、旅游風景區等選取具有示范作用的公共場所配建充電基礎設施,啟動老舊小區車庫配電設施改造。完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持續推進互聯互通平臺建設。充電服務全面覆蓋全省各市及省內、省際高速路段,充電網絡全面形成,基本滿足電動汽車發展需求。 2017年起,新建住宅小區車庫應具備充電基礎設施安裝條件,新建公共停車場充電樁須按比例配置。
合肥、蕪湖作為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試點城市,是該省充電基礎設施重點發展地區,公共充電樁與電動汽車比例不低于1∶7,城市核心區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小于0.9公里;其余各市公共充電樁與電動汽車比例不低于1∶12,城市核心區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力爭小于2公里。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參照試點城市配置標準開展建設。

山東將投118.6億元建充換電設施
從山東省財政廳了解到,2017年以來,山東省級財政累計籌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獎補資金22.44億元,支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
山東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山東省按照每輛補貼2萬元至50萬元不等的標準,對過去兩年納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的3559輛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進行補貼,累計發放補貼資金10.22億元。
同時,山東省按照每輛補貼3萬元至20萬元不等的標準,對2015年城市公交企業和單位購置使用的1.17萬輛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天然氣城市公交車給予補貼,發放資金10.92億元支持節能與新能源城市公交車示范推廣。
此外,山東省還籌集資金支持部分地市的充電設施建設運營、改造升級、充換電服務網絡運營監控系統建設,推動地方進一步培育良好的新能源汽車應用環境。
據山東省發改委今年一季度公布的規劃,到2020年底,山東省將投資118.6億元建設充換電設施,計劃建成充電樁約35萬個,構建以住宅和辦公場所充電為主,城市公共充電為輔、城際間快速充電為補充,全面覆蓋、功能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服務體系。

贛州電動汽車充電設施規劃出臺
為促進贛州市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助推贛州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該市編制出臺了《贛州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2017-2020)》(以下簡稱《規劃》)。8月18日,《規劃》明確,至2020年贛州市共計將新增充電樁15495個,充電站59座,按充電車輛類型分類,其中公交車專用充電樁837個,出租車專用充電樁456個,環衛、物流作業車專用充電樁441個,公共充電樁1288個,城際充電樁96個,旅游景點充電樁80個,公務用車充電樁526個,用戶自用充電樁11771個。
此次規劃編制的范圍包括市域層次和中心城區層次,2016年為規劃基準年,2017年為計劃執行年,規劃水平年為2018年至2020年,展望到2030年。公用充電設施總體規劃目標為章貢區、贛州經開區、贛州綜合保稅區、贛州蓉江新區公用充電樁與電動汽車比例不低于1∶8,南康區、贛縣區、上猶縣公用充電樁與電動汽車比例不低于1∶10,其他縣(市、區)公用充電樁與電動汽車比例不低于1∶15;各縣(市、區)主城區按服務半徑每6公里建設1座公共充電站。贛州中心城區城市核心區充電設施公共服務半徑小于2.5公里。高速公路服務區、國省道服務區和各旅游景點力爭到2020年實現充電設施全覆蓋。專用充電設施根據服務對象充電能力需求,按需配建。自用充電設施按照充電樁與電動汽車1∶1比例配置。
《規劃》明確,按照全市充電網絡建設布局基本要求,結合贛州經濟發展情況及特點,贛州市充電設施建設分為以下四類,即重點發展區、加快發展區、覆蓋發展區(高速公路)和積極促進區(風景名勝點)。同時,《規劃》對贛州市充電基礎設施布點規劃進行了詳細說明,其中包括公交車專用充電設施規劃,出租車專用充電設施規劃,環衛、物流等專用車充電設施規劃,公務車專用充電設施規劃,公共充電設施規劃,城際及旅游景點充電設施規劃和用戶自用充電設施規劃。
《規劃》還對贛州市充電設施現狀、規劃指導思想及規劃原則、充電基礎設施配置方案、充電基礎設施布點規劃投資規模和效益分析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并對未來我市電動汽車及充電設施需求進行了預測。

西安要求新能源車及充電基礎設施接入市級管理平臺
近日,西安市發布了《關于接入西安市新能源汽車及充電設施信息綜合管理平臺的通知》,要求所有在西安市備案、銷售的新能源汽車(包含私人領域、公共領域)和所有在西安市建設運營的公共、專用充電設施均需接入市級平臺。鼓勵有條件的私人用充電設施接入市級平臺。
三亞今年將建設919個充電樁 助推低碳交通體系建設
8月22日,記者從三亞市發改委獲悉,為加快推進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助力低碳城市及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建設,三亞于日前正式出臺《三亞市2017年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方案》,明確提出今年該市將建919個充電樁,各責任單位加強分工,財政予以補貼支持,所建快充充電樁對社會開放,多措并舉構建低碳交通體系。
方案提出,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將納入今年三亞財政資金支持范圍,充電樁建設采取引入有資質的社會專業機構建設或企業(單位)自建、市財政補貼的模式進行,補貼標準以每個充電樁的額定功率為基數,每千瓦補貼200元,今年年底前按規定提出驗收申請,經驗收合格并運行滿一年后由三亞市財政局按規定程序撥付補貼。
同時,方案要求,原則上各停車場、小區、賓館等每個區域只允許一家充電設施企業進行建設和運營維護管理,所建設的快充充電樁必須對社會開放,面向社會電動汽車提供充電服務。
三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進行備案,各級投資主管部門要積極聯動,簡化項目審批手續,縮短審批時限,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盡快落地。同時,三亞將明確建設任務職責,各相關責任單位加強分工合作,并通過多種形式宣傳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措施,多舉措推動低碳交通體系建設。

北京累計已推廣新能源汽車約14.14萬輛 建成充電樁9.75萬臺
為推進大氣污染治理,近幾年北京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記者從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了解到,截至2017年7月底,北京市推廣新能源汽車約14.14萬輛,并根據不同領域電動汽車充電需求,累計建成充電樁約9.75萬臺。
據了解,目前北京市根據不同領域電動汽車充電需求,累計建成約9.75萬臺充電樁。其中,私人自用領域約6.87萬臺,配建比約為75%。另外,北京還建成社會公用充電站1895處,充電樁約1.75萬臺,基本形成了六環范圍內平均服務半徑5公里的公用充電網絡。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加油氣電處副處長南斌:“在合規的停車場所建的社會公用充電設施,可以領取30%的固定資產投資補助。同時我們考慮到電動汽車使用的方式,主要還是人們在居住地上班這個過程中間來使用。我們現在也在研究專門的鼓勵單位內部充電設施建設的政策,引導一部分單位、機關、企事業單位來在單位內部建設充電設施。
今年北京市計劃新建不少于3000臺公用充電樁,繼續聚焦大型商超、交通樞紐、公園景區等公用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加油氣電處副處長南斌:“我們將在2020年全北京市平原地區充電服務半徑小于5公里,同時在一些城市核心區副中心這些重點地區,我們實現充電服務半徑小于0.9公里的目標。
資料來源:充電樁視界